首页>>百科常识

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 -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震中是什么意思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 -(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原因)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 -

意味着地幔的活动进入活跃期了。没有这些活动,地球上就可能不会产生生命。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多学习一下自救知识。 有的时候,一个地方发生了小地震,却不会发生大地震。因为地震发生还要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要有足够的能量。一个地方发生多次小地震,很有可能会把地壳内部积蓄的能量给释放出来。那么剩余的能量不足,就不会发生地震了,即使有地震,也只是小地震。 扩展资料: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很多地方在发生地震前,往往会有一些小地震,这个就是人类用来预警的重要手段,它往往表明,这个地方的地壳十分不稳定,处于活跃状态,如果一个地方在某个时间段内频繁发生小地震,那它有可能就是大地震的前兆。 前震可以发生在主震前几分钟、几天甚至数年。2002年苏门答腊地震被认为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前震,两者之间时间相隔超过2年。

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 -

名词解释:什么叫震中?

震中(英语:Epicenter),港澳台称震央,是指地震发生时,地震震源向上垂直投影到地面的位置。 地震的命名方法一般以震中所在地较为人熟悉的邻近地名为主,如**921集集大地震,因集集靠近震中,所以用集集为名;又如512汶川大地震,也是以震中汶川为名。20世纪以前,测定震中的方式一般为几何中心法。20世纪开始,在地震仪等仪器技术逐步趋向于成熟后,便诞生了单台测定法和台网测定法。三者相比,由于地壳构造的不均匀性对地震射线传播的影响,台网测定法的精确性最高,几何中心法的精确性最低。 扩展资料: 震中测量方法 1、几何中心法 20世纪以前,在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由于无法确定极震区的精确范围,通常会造成误差。 2、单台测定法 由于各种地震波在不同地区、不同深度传播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波速快的或走直径的[注 2]先到达测站,其后陆续有其他波到达,这就产生了时间差。将震中距、震源深度和记录到的各种波的时间差,就可以编成适合各地使用的时距曲线及走时表。 在某地发生地震时,分析员从地震记录图上量出该地震事件的各种波的时间差,对照已编好的走时表或套用公式计算,便可得出震中距。随后便需要确定方位角。将两个水平方向的初动振幅化为地动位移,用三角函数便可求出方位角。当方位角和震中距都求出来后,便能够轻松找到震中位置。这种方法便称之为单台测定法。 3、台网测定法 当至少三个地震测站计算出震中距时,便可通过三边量测法确定震中的位置[4]。这种通过仪器测量出的震中一般称之为微观震中的方法被称为台网测定法[1][注 5]。具体做法是,分别以三个台站为圆心,以各自求得的震中距按相应比例作半径在地图上画圆。然后,将每两个圆的交点连接,三条弦的交点即为所求得的震中,再换算出经纬度[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震中

地震的震源深度是什么意思

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h),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浅源地震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与地震级别的划分无关。 相关部门对中国**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 结果表明,中国**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 扩展资料: 震源深度等级: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浅源地震 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2、中源地震 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震源深度

地震 有的地方有震感 有的没有

兴安盟肯定会地震,这是必然性.何时地震是偶然性.兴安盟所在区域地质板块很稳定,发生地震可能性较小.别的地方地震,有震感的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BL”什么意思?“BG”什么意思?

“BL”(boy’s love),字面意指两个男人之间的爱。如今日本的
漫画界有专门的B L漫画派。其主角一般是美形的男性,内容主要是
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

BG即“Boy&Girl”,BG漫画指男女恋爱的漫画,与BL(Boy love boy)、GL(Girl love girl)相对
一般来说,这个大多是指这个。其他情况,也是有的,那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地震里所说的震源深度多少多少千米是什么意思?

地震泛指一切引起地面震动的现象,可以进一步分为
构造地震:地球**层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和作用影响的结果,常与活动的断裂带和断层有关。
火山地震:伴随火山喷发或**岩浆冲击而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约占世界地震的7%。
陷落地震:由于**岩洞或矿井顶部**坍塌引起的地震。这类地震比较小,数量也不多。
诱发地震:由水库蓄水、采矿注水或抽水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由**核**、工业**等引发的地震
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地震绝大部分是构造地震,释放出来的破坏性能量来源于地表以下,因此有震源深度的概念。
震源深度和震级一样,每次地震只有一个,可以利用在远离灾区的仪器测定,下面是一个利用地震震级估算烈度的经验公式(不反映准确物理含义,通过大量数据拟合出来的纯粹关于数值的公式)
M=2/3I+4/5lgH-1/2, I为震中烈度,H为震源深度 M为震级
通过这个方程可以在缺少灾区第一手资料的时候,估算震中烈度,策应救援。

余震是什么意思

* 地震通常会连续发生,在一段时间内不断袭击同一地点。震级最大的被称为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称“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称余震。

* 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 主震震级越大,余震也就越多,且威力越大。破坏性地震通常会在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引发数场有感地震。在一系列地震中,大多数的地震都属于余震。

* 余震通常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断层线发生,并且被认为是由主震诱发的。有时主震释放的压力还会导致余震在附近断层区发生。

* 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但是大型主震发生后,可能有一次或几次余震威力惊人,足以造成进一步破坏,引起人员伤亡,对救援人员生命构成威胁。

* 美国地质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从1989年起开始预测余震,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以便决定何时拆除或修补损毁建筑,或让人们继续居住。

地震的震源深度是什么意思

指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h),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浅源地震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与地震级别的划分无关。 相关部门对中国**地震的震源深度资料作了系统研究。 震源深度的研究,对于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环境,地震能量集结、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以及地壳内部构造变形及其力学属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1970年1月~2000年5月期间中国**ML≥2。0级并给出深度的31282次1和2类精度的浅源地震为基础,研究了深度分布特征,并采用网格滑动平均方法,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 结果表明,中国**平均深度为(16±7)km,东部地区为(13±6)km,西部为(18±8)km,东部比西部平均偏浅5km。 扩展资料: 震源深度等级: 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1、浅源地震 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 2、中源地震 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 300公里以上。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对于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则反。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公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震源深度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频繁的地震预示着什么?- -

标签:宠物爱好